有生化基础的小伙伴对植物体内的大名鼎鼎的三羧酸循环(TCA)应该非常熟悉其中一个中间产物α-酮戊二酸则与铵(NH4+)在谷氨酸脱氢酶(GDH)的作用下合成氨基酸——谷氨酸,谷氨酸在谷氨酰胺合成酶(GS)的作用下再和铵(NH4+)合成谷氨酰胺。而Glufosinate Ammonium 草铵膦是谷氨酸的类似物(两者长得像),所以喷洒Glufosinate Ammonium 草铵膦除草剂后,Glufosinate Ammonium 草铵膦与GS结合抑制了GS的功能,从而抑制谷氨酸与NH4+的结合转化为合成谷氨酰胺的代谢过程,这样植物体内大量的积累谷氨酸与NH4+,谷氨酸的积累进一步反馈抑制GDH,这样进一步的促进铵的积累,zui终导致氨中毒以及植物体内的氮代谢失衡而死亡。虽然机理别具一格,但由于大哥草甘膦风头太强,所以天塌了草甘膦顶着,下雨了草甘膦挡着!
而有一类转抗除草剂基因(酰基转移酶基因PAT/bar)作物就具有抵抗Glufosinate Ammonium 草铵膦的能力。因为这两个基因表达出的蛋白均具有将Glufosinate Ammonium 草铵膦乙酰化的功能,乙酰化后的Glufosinate Ammonium 草铵膦结构变样,不再和谷氨酸长的像了,所以就不会与GS结合干扰植物的正常代谢了。